崇祯三年的十二月初,天气凉的厉害,地面上找不到多余的食物了。
政府无力救灾,越来越多的人,饿死在陕西大地,树皮吃光了,吃草根,草根吃光了,吃观音土。
观音土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东西,吃起了感觉还可以,而且他有一个特性,就是让你永远感觉不到饿,一直到撑死你。
狠心一点的,将自己的儿子拿出来,跟邻居交换,放在锅里,炸着吃掉。
年老的父亲趁着儿子不注意,一下子撞死在树上,留下遗嘱,一定要让小孙子吃一碗肉汤,想办法活下去。
就在这个时候,两拨人正在默默的积蓄力量,一波人是官军,因为他们很清楚,冬天过去,就是农民军新一轮反扑的时候了。
另一波人则是义军,虽然缺衣少粮,但是却依然把粮食积攒下来,给以最能战斗的勇士,准备来年再战。
二郎山在陕西大地最靠北,其实是远离争斗的,但是却有一样,比官军和民军要承受的压力更大。
那就是北方的草原人,如今的二郎山方圆十数里,在李栋的治理下,非常的富裕。
夜不收已经不是一次发现蒙古人的细作了,李栋有理由相信,战争也许不远了。
大规模的生产基本上结束了,越来越多的精壮在劳动中解放出来。
大规模的演武开始了,在李栋的要求下,各天干地支十二个队主,都要从自己的大队中挑选出一百人以上的绝对精壮,参与训练。
超过四十岁的和小于二十岁的一律编为少年军和民军,这种后备组织。
如今这种情况,很少有大规模的义军敢这样训练了,因为训练意味着吃饭,这个时候,谁能拿得出那么的粮食。
李栋却不这样认为,粮食不是省出来的,是争出来的,如果有强大的武力,什么样的粮食得不到。
而且大明朝越来越危险了,自己必须快速的强大起来,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身边的人。
李栋的武技很不错,虽然箭法很丢人,但是论一般人在李栋的枪下,活不了几个回合。
对于演武,李栋认为自己并不一定比军人世家出身的李卫强多少。
山里的精兵,一直是让他训练的,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训练中,指着李卫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
所以在李栋的带领下,各队主便在一起,参照戚继光将军的《纪效新书》,《吴子兵法》以及李栋结合后世的记忆,开始训练部队。
天还没亮,李栋便早早的喂好了战马,吩咐旗牌官将收藏了很长时间的少寨主的大旗亮了起来。
迎风招展一面帅旗,上面有缎子面绣着一个李字。
擂鼓官与旗牌官一般,都住在李栋临近的位置,见聚将旗子迎风招展的在天空飘着,便急匆匆的叫家里人把战鼓拉出来。
“咚。。咚。。咚咚咚。”密集的战鼓声响起。
所有的农户看到迎风招展的帅旗,顿时知道有大事发生了,凡是有军职在身的,立即穿戴整齐,带着武器,赶到演武场。
如今的二郎山再也不是昔日的那个小山寨了,在编的士兵有一千二百多人。
不是李栋不想多有些军人,实在是黑风寨的人口太少了。
这些日子从榆林来了不少难民,加入了不少精壮,才编了这一千多人的队伍。
以前队伍中千余兵,被李栋刷下去五百多超过四十岁的老男人,如今这一千人清一色的二十靠上,三十五以下的大小伙子。
一千人聚在一起,还不算山寨的二百弓箭手,远远望去也是乌压压的一片。
大家都很好奇,前些日子淬炼兵胆算是过了,不知道寨主大人会怎么磨练众人。
李卫演武,最讲究的记录,旗不动,兵不动,校不言,兵不语。
在李卫的初步训练下,大多数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常识。
而从榆林投靠来的难民,更是受李栋喜欢,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军人世家出身,适应能力很强。
李栋在帅旗之下,遥望着一千多人,大家整齐列队,默不作声。
如今的西北大地,遍地狼烟,大家都知道,二郎山能保住这份好生活不容易。
所以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更会玩命训练。
而且这个寨主,虽然往日里看起来没有什么脾气,但是只要在军中戴甲,就没有人敢小觑他。
李栋的步子很轻,这些年轻的精壮,虽然队伍站的笔挺,但是李栋从他们身上感受不到精锐那种精气神。
鲍超更是一个劲的撇嘴,眼神一直往他们亲兵队那里瞟,搞到李卫很没有面子。
“啪。”李栋拍了一个枪兵的肩膀一下,枪兵竟然猝不及防的倒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