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一句话,底下跑断腿。
又有言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只有真正事到临头,刘同寿才明白,黄锦的骑墙,和他的果断,带来的是何等的便利。
虽然都是同一个地方,但皇城和后世的故宫可不一样,门票难搞是一方面,没有圣旨,还不是太监,一个外人想进皇城,那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朝臣们固然经常进出皇城,但绝大部分人的活动范围都仅限于承天门至太和殿和中和殿,后面是没去过的。有资格直入后苑,去乾清宫奏事的,至少也得是个侍郎、尚书才行。
邵元节算是个特例,不过且不说嘉靖的爱好,单说老邵这一把年纪了,他也不会构成任何威胁——这里指的是,皇帝头上帽子的颜色……
现在,刘同寿成了另一个特例,比邵元节还特殊那么一点点。
小道士是从东安门进的宫。
南面的承天门是正门,只有皇帝和大臣才能通行,就算是皇后,也只有大婚典礼的时候,可以从那里走一遭。走西安门要经过偌大的西苑,走北面的地安门则更远,当然没人会自找不自在,一般内侍们走的都是东安门。
宫内的重要部门,如需要频繁和外间打交道的尚膳监、光禄寺之类,也都在皇城东侧。
刘同寿要去的则是内城,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紫禁城。因为闹鬼最频繁的地方就是那里。
一到东华门。冯保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小宦官板着脸亮了一下圣旨,守门的卫士就点头哈腰的放行。省了例行的盘问、搜身不说,连带着看向刘同寿的目光也大是不同,走出老远之后,刘同寿还依稀听到后面的议论声。
接下来,他更是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但凡经过处,众人无不瞪大了眼睛,向他行注目礼。然后在一番交头接耳之后,方才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刘兄弟莫怪,宫内就是这个样子的,很多人从成化年间就入了宫。在这高墙内呆了一辈子,从没见过外人,大惊小怪也是有的。”冯保的解释带了点唏嘘之意,想是有感而发。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宫中更多悲欢离合,苦闷愁困啊。”刘同寿顺着他的话头感叹了一声。一入宫闱深似海,不光宫女如此,很多捞不到外差的宦官也是一样,跟住监狱也差不了多少。
“咦?兄弟也喜欢读诗词?”冯保眼睛一亮,饶有兴致的转过头来。
“略懂。略懂”要不是现在是明朝,抄诗那也是穿越者的一大法宝啊。刘同寿一面谦虚,一面故作不知情的问道:“这么说来,冯兄也好此道?”
“书中自有黄金屋,诗词尤其陶冶情操,愚兄自然是喜欢的。”刘同寿投其所好的法子奏了效,深有得遇知己的感触,冯保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其实不光是我。宫中好些内官都好此道呢,要不是爹他老人家的年纪大了,恐怕……”
“这是为何?”这说法刘同寿还是第一次听说,太监们喜欢诗词,难道眼下流行复古吗?
“若对别人。我倒是不好说这话,不过对兄弟。却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冯保左右看看,确定没人注意这边,这次低声道:“万岁爷喜欢青词,咱们做内官的,就是要想办法让万岁爷高兴不是?咱们也不奢望着跟外朝的那些大人们分高下,只要有那么一两首,入了万岁爷的眼,这不就……”
他抬眼看看刘同寿,用眼神传达了个‘你懂的’的意思过来。
“做太监难,做好太监更难,冯兄,你也不容易啊。”刘同寿点点头,一副心有戚戚焉的表情。
嘉靖喜欢青词他是知道的,后嘉靖时代的几位权臣,都是此道高手。而且他还知道,那玩意最是考究文化底蕴。华丽的辞藻是什么概念?其中必然大量充斥着生僻字,越不常用,认识的人越少,就显得越华丽。
就仿佛后世那些写小说写成散文,或者说明文的,用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描写和生僻字把读者砸晕,就会显得文笔很好,至少学问很高。当然,青词也没那么简单,其格式和格律,都是很有讲究的。
总之,写好这玩意的难度,并不比写八股文低。没啥基础的太监们想在这上面出头,那可不是一般的辛苦。
不过,好歹也算是个希望,就像冯保说的,万一有那么一两首呢?后世的彩票都有人中,何况写青词呢?
“我就知道,刘兄弟会理解我们的。”刘同寿一句话差点把冯保的眼泪给感动下来了。
换了别人说,他不一定有这么激动,可刘同寿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道士和小宦官是很有共通性的。他们都不是读书人,但为了上进,要读书,因为他们的前途都是系于皇帝一念之间。
互相勉励了几句,两人的关系更近了一步,冯保已经近乎无话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