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将领闻言,指着面前的大片的土灶,道:“七百多个土灶,照这样子的土灶数量和规格,煮出来的饭食数量,大约能供三千大军食用!”。“什么?!”左右闻言均大吃一惊。这意味着什么,当然就不言而喻了。
左右不相信地道:“将军,不会吧,据被伏击的运粮队百夫长讲,伏击他们的部队,也不过是千人而已,这,这,此现三千大军所用的土灶,会不会是敌军的增灶计呀?!”。此话一出,亲兵将佐均都大眼瞪小眼的看向了那将领。
那将领见状,叹了口气道:“现在还不好说呀。”。
而与此同时,萧云卫宁等人,已经成功的行进入到了邓臣城周围附近的山区树林里了,如此一来,北魏军若是再想剿灭他们,可就要难上加难了。而且,因为萧云卫宁所部,拥有地理之便,并且又携带了大量的粮草药材,于是在卫宁杨方的建议下,萧云便令杨方黄校尉在山间一处易守难攻之地,安营扎寨,准备长久驻扎在此。
另外,他们利用有后方基地,山势树林便利等种种优势,不断的袭扰邓城通往雍州的北魏运粮运兵队伍,给北魏军队的士气军心等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他们严格遵守卫宁的建议,敌人走我扰,敌人攻我跑,不与敌交战,不与敌缠绕,遇到小股敌军,能吃掉就吃掉,遇到大股的,能不扰就不扰的游击作战方针,让敌人头痛不已。抓又抓不到他们,赶有赶不走他们,真是让人气的牙痒痒。
邓城里的北魏守军曾经为此大为恼火,曾下令出兵三千来剿灭这伙像幽灵一样,神出鬼没,不断袭扰的敌军部队。可是,北魏军不熟悉邓城周围地形,又不熟悉卫宁的作战方法,所以深入深林中,连卫宁萧云他们的影子还没看见,就接连被杨方打了两个伏击,伤亡惨重,狼狈的退了出去,再也不敢轻易进山剿匪了。由此一来,卫宁萧云部的士气再次高涨,作战越来越勇猛,伏击北魏的次数越来越多。
话在说回来,在樊城苦苦死守的萧衍崔慧景部等南齐守军,在雍州沦陷后二十多天后,终于迎来了荆州的传令兵,传令兵带来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增援雍州的后续二十万大军已经到达了,现正驻扎在荆州观测敌情,另外,跟谁传令兵而来的还有朝廷的特使,当然是宣旨特使,宣读了南齐明帝的圣旨,萧衍听着自己被调为雍州刺史,心中又惊又喜,以前他为平寇将军之时,虽然也掌握实权,但是毕竟也不能完全指挥雍州战事。现在好了,自己是雍州实际上是当权者,掌握雍州的一切军政要务,终于可以大显身手,大干一场了,萧云听着圣旨就笑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萧云上任后就立马大手部署开了,第一便是令驻防江营的李副将部,完全放弃江营防务,急速行军,全力反攻邓城,第二就是派出传令兵,联络驻扎荆州的后续增援大军,商讨反攻雍州的时间和计划,三便是令雍州全境的郡县中的部队,迅速集结于他设定的包围北魏军的包围链一带的城池。不出三日,各项准备除李副将部没能攻下邓城外,所有部队几乎完全做好准备。
第四日清晨,各军便都行动起来,进行包围分割北魏军的部署。而北魏军方面,经过孝文帝的慎重考虑,经过各位将领的激烈讨论并一致同意,北魏军为保存实力,保存有生力量,准备进行战略撤退。于是就在刚刚对邓城发起了第二次攻击后,在雍州的北魏主力突然放弃雍州,全军趁南齐的包围圈还没有形成好,趁李副将部无能力攻取邓城时,移师邓城。
萧衍见状,立即挥师直指雍州,半日的时间,他们便从樊城进入了雍州。虽然他们拿回雍州时,并没有打起过什么仗,但是萧衍还是向建康发了一份收复雍州的捷报,宣称:我部浴血奋战,各路大军各司其责,英勇作战,积极包围处在雍州的敌军,不料敌军眼见被包围,于四月三日,趁我军尚未完成包围之时,弃雍州城而逃向邓城,我军兵不血刃收复雍州城。
萧云卫宁所部兵力本来就少,又一番作战下来,现在只有五百多人还能提刀战斗了,他们闻听了雍州的消息之后,卫宁就说,北魏军北撤回邓城,以后官道便不用再去伏击敌军了,因为北魏在也不会从那里经过了,并且,就凭他们手头的这点的兵力,恐怕连守卫个小县都难,所以,卫宁直接就建议萧云,将部队全部改编为斥候,专门收集邓城的各种信息,为以后反攻邓城做准备。
此计是再正确不过的,北魏军经过在雍州的苦耗,军心士气已有所低落了,大家对于皇帝所说的,他们一定会打回来的话,其实根本就没有多少人放在心上,信以为真,所以,北魏还能打回来的根本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萧衍部南齐军要收复邓城等失地,也不是不可能的。
或许别人不知道,在收复雍州的第二天,卫宁萧云他们就率部潜伏在了邓城附近,并且已侦查出敌人在邓城的兵力部署,这对于南齐来说,可以说的上千军万马呀。并且,萧衍和汇合于雍州的后续中的将领,集中商讨进攻邓城的计划。至此,雍州的局势,差不所已经开始渐渐明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