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那个华夏导演拍的电影电锯惊魂第一天就吓晕了一百多个影迷!”
“什么?是吓晕一百多个影迷?我怎么听到是两百个?”
“为什么我听到的版本是当场吓死了二十多个人,吓晕了三百多人?”
“fuck!这么离谱?”
“上帝啊,这,这真的太离谱了”
“怎么了?”
“我看到好莱坞电影周刊有一篇报导说周洋的新电影电锯惊魂当场吓死了一百多人!”
“上帝啊,这是真的?我不信!”
“你自己看!”
“fuck!这也太离谱,这电锯惊魂拍地到底是什么内容啊!”
“我听说电锯惊魂这部电影里的很多道具都是用真人,主演之一的特伦斯特现在还在医院里躺着,我还听说有人被烧伤了,现在正在icu!”
“真的假的?”
“”
一月一日。
晚上十点半。
继美国电影日报的文章之后,老美各大电影论坛上谣言四起。
很多媒体在华纳背后的资本掌控下,同时为了流量和关注度,他们开始博眼球、蹭热度,已经完全丧失了一个媒体人应该有的节操!
你美国电影日报说电锯惊魂首映的总共吓晕了一百人?
我洛杉矶电影报特么直接编个两百人!
什么!
你洛杉矶电影报说吓晕了两百人?这不科学,两百人被吓晕了,怎么可能没人吓死呢?肯定有人吓死的!
于是过个几分钟华盛顿每日电影就以同样的方式刊登出了吓死二十多人,吓晕了三百多人!
什么?
你觉得这够离谱了?
不行,你华盛顿每日电影吓死了二十多人,我加州电影直接在网络上刊登一条爆炸性消息,直接吓死一百人,够不够震撼?
各种谣言肆虐着老美电影圈,甚至还穿插着一些电影院里很多人昏迷被抬出来的实拍照片,让网友们瞪大眼睛,震惊地看着这一条条不知道真假的新闻,他们感觉自己的三观都被颠覆了。
一部电影!
对!而且是一部拍摄只有半个月的小成本恐怖片,竟然在首映当天,当场吓死了一百多人,这特么到底是什么电影?上帝啊,这部电影难道是撒旦的诅咒,还是地狱恶魔的召唤吗?
数不清的网友第一时间登上了老美最权威的电影网站“番茄网”。
首映第一天,电锯惊魂这部电影就登上了美国电影热搜榜单前十,同时,下面的评论已经破千。
“我起初走进电影院里看这部电影,其实是带着批判情绪的,我并不是一个种族主义,并没有对任何华夏导演有歧视的想法,我只是觉得十四天都不到就拍出来的恐怖片,绝对不是什么优秀的电影,事实上,电锯惊魂这部电影的框架很简单,我看到了肮脏卫生间,肮脏得我想吐,开局是非常老套,两个主角被神秘人囚禁在卫生间里密室逃生类剧情”
“但是,当血淋淋的内核完全剖开,呈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部电影的惊艳,直到现在我都想不明白导演到底是怎么拍摄的,很多道具我反复观察,我都看不到他们的漏洞,我甚至一度怀疑,导演就是用真人,对,以伤害真人的方式拍摄出的电影”
“除了道具上逼真得让人难以置信以外,演员们的情绪更是让我看得头皮都要裂开了,你能想象,一个人穿过荆棘铁丝时候的残忍画面吗?那种为了生存,而不顾一切地流着血的挣扎,我到现在都心脏颤抖,当然,这还是一部充满着悬疑味的电影,没有到最后一刻,你根本不知道电影里的凶手是谁,同时”
“这是一部难得的神作!”
第一条评论是著名影评人克里斯的评论!
克里斯是圈子里出了名的毒蛇,很多大导演的电影,包括最近上映的票房炸裂的超人和侏罗纪这两部电影都被打了一个超低分的成绩。
但是,非常罕见的,克里斯竟然给这部电锯惊魂打了五星好评,同时,用数千字洋洋洒洒地写着自己对电锯惊魂的观后感,字里行间中充满着惊叹!
“事实上,在看到电锯惊魂这个剧本,特别是看到周洋先生用他独特的方式来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控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情绪地冲向了摄影区,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很荣幸的是,我把我心中要表达出来的东西通过电影拍出来了,很遗憾的是,拍这部电影我很不过瘾,没有玩够,没有彻底地疯狂起来,我会将这种手法运用到羔羊这部电影里”
看完这条评论以后,网友又看向了第二条评论,第二条评论是克里斯蒂安导演的感慨评论。
这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大导演很明显对电锯惊魂这部电影充满着无尽的激.情,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其中的意犹未尽。
“这是一部极具真实,让人无比反思,同时又冰冷到骨子里的电影我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很多东西,我看到了美国繁华背后的悲哀,看到了很多光鲜亮丽人身后的龌龊,我更看到了对生命的反思,这部电影是对血淋淋,残酷社会的一次完美诠释!”
克里斯蒂安评论后面是另一位老美著名影评人的评论。
网友们一一地看着评论。
他们发现这部小成本的恐怖片口碑炸裂!短短的十多个小时,竟有两千多人给出了9.0的高分评论。
当然,也有一些低分的!
低分的评论却让那些没有看过电锯惊魂的网友们期待值爆棚,特别是那些兴奋的青少年们,更是激动得浑身都在颤抖!
“太血腥了,我怀疑就是把真人拉进去屠杀了”
“简直是一场感官的大屠杀,我无法形容我现在的心情,现在回忆起来我都瑟瑟发抖!”
“最恶心,没有人性的电影,这样的电影就不应该拍出来!”
“这种电影怎么能上映,简直是反人类,从活人肚子里扯出肠子的恶心画面,让我吐了,真恶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