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来得很早,但是在CIC,也就是作战信息中心却没有秦旭的岗位。
没啥好奇怪的,就算秦旭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秦斌,罗威利少校也不会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一名才来三天的见习军官。
现在是罗威利少校亲自坐镇指挥。
其实也算不上指挥。
“兰芳”号的任务,就是把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密,在转发信息的时候确保集束通信系统的天线对准火星。
虽然获得了来自旗舰“光荣”号,以及第九舰队其他战舰的协助,但是“兰芳”号仍然需要跟第一舰队与第八舰队的数百艘战舰保持联系,而这些战舰都在运动,相对位置一直在变化。
要命的是,这些战舰与“兰芳”号的距离都高达数十万千米。
如此繁杂的精确控制肯定无法由人来完成,只能依靠战舰上由AI控制的中央数据处理系统。
因为是分布式系统,所以跟传统意义上的中央计算机有本质上的区别。
在这套控制体系中,罗威利等官兵要做的,其实就是监视整套系统的运行情况,并且及时排除出现的故障。
主面板上显示着区域里面的所有战舰。
在屏幕正中央,就是绰号“水母”的系外天体。
罗威利少校没有给秦旭安排任务,秦旭也没去自讨没趣。
当然,他有自己的位置,就在罗威利少校后面,有一台信息显示设备,能够用个人终端控制。
以信息情报副官的身份,秦旭能接入所有通信频道。
只是,没这个必要。
为了避免产生干扰,第一舰队与第八舰队的战舰全都呆在很远的地方,靠得最近的都在几万千米之外。
在附近监视“水母”的是数百台AI控制的小型无人探测器。
“兰芳”号收到的信息,就是由这些无人探测器拍摄下来的,只是由第一舰队与第八舰队的战舰做了处理。
此时,“蓝色海洋”号已经跟“水母”脱离,正在缓慢调整姿态。
“蓝色海洋”号是火星联邦迄今为止建造的吨位最大的船只,就连联邦舰队的旗舰,火星联邦唯一的百万吨级战舰,即“独立”号母舰在她的面前,也只是一个侏儒,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严格说来,“蓝色海洋”号不仅仅是一艘拖船,更是一艘特种工程船。
为了获得足够大的推力,“蓝色海洋”号安装了四十八台一千太牛级,即常说的一亿吨级聚变发动机,以及二十四座一千吉瓦级多燃料反应堆。因为只能用氘与氚做燃料,又不可能在途中补充燃料,所以“蓝色海洋”号装了一座聚变燃料提炼工厂,以便能就地获取聚变燃料。
其实,“蓝色海洋”号最重要的就是提炼与生产聚变燃料的能力。
提出“金手指”行动的时候,首先确定的就是不能用氦3做聚变燃料,也就是无法采用功率密度更大的高阶反应堆。
原因非常简单,没有那么多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