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啦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啦 > 匹夫的逆袭 > 第四十四章 军火商

第四十四章 军火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刘汉东从伊拉克南部乘一架破旧不堪的苏联造安26运输机飞往巴基斯坦,在伊斯兰堡和罗汉介绍的军火商人见面。

军火商是个中等身材的汉子,吃的脑满肠肥,剃着寸头,脸上油光锃亮,不过握手的时候能感到是个练家子。

“幸会,我姓赵,赵钱孙李的赵,光辉的辉。”胖子拿出名片,双手奉上,印刷精美的名片上印着永昌工贸的字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日用品进出口公司。

双方都是爽快人,生意做得很顺利,红缨五号是苏联萨姆7的仿品,六十年代技术已经落后于时代,军队淘汰不用,库房里压了一大批,价钱便宜点也很正常,一千五百美元一枚,这是出厂价不包含运费的,简直廉价的如同白送,合同很快签好,货物从巴基斯坦的陆军仓库里发出,空运伊拉克。

原来这批中国造防空导弹是当年援助巴基斯坦的军事物资,按说所有权应该是巴军方,不晓得永昌工贸路子怎么这么野,居然能把军火倒腾出来卖。

“这批物资是以废品名义采购的。”赵辉是个实诚人,这样解释,还补充了一句,“我和拉希勒将军是好朋友。”

刘汉东花钱租了一架伊尔76货机把第一批物资运回伊拉克,以水暖器材的名义报~长~风~文~学~~cfwx~关,实际上伊拉克混乱不堪,海关形同虚设,军火走私猖獗无比,有不少军火通过正规途径流入isis手中,刘汉东做的这点生意,算不上大。

不过问题来了,这批红缨五号废品率较高,十个里面有六个打不响,可是在巴基斯坦试射的时候好好的,刘汉东打电话给赵辉,向他提出索赔。

赵辉慢条斯理说:“兄弟,我已经告诉过你,这批军火是报废的,要不然会那么便宜给你?我给你个解决方案,其实导弹是好的,就是热电池过期了,你再花钱配一批热电池不就得了。”

便携式防空导弹下面的热电池是一种保存时间极长的军用储备电池,保存状态下是不导电的固体电解质,击发后引燃内部加热剂使电解质熔融成为离子导体而被激活,技术并不算先进,但是耐保存,有效期在十年以上,这批导弹是八十年代进口的,已经超期了,妥妥的报废物资。

“那么,电池什么价钱?”刘汉东耐着性子问,他感觉被对方忽悠了。

“你知道,萨姆7已经停产了,军工厂不可能重新开生产线,所以这种电池有价无市,我只能从别的地方帮你配,这样吧,算你便宜点,三千五百美元一个电池,权当交个朋友吧。”赵辉说的轻松而诚恳。

刘汉东想了想说:“我考虑考虑。”放下电话破口大骂,骗到老子头上了,这是标准的商业欺诈,不过赵辉说得对,配件比整机贵,4s店不都是这么耍顾客的么。

这种阴招奈何不得汽车兵出身的军火商,刘汉东找了个汽车用铅酸蓄电池,研究了半天,把导线接到了导弹上,开机工作,果然管用。

“赵经理,吃屎去吧。”刘汉东开怀大笑,不过蓄电池只能解燃眉之急,自己用尚可,拿来当军火往外卖就不行了,一千枚导弹这个量太大了,科林反抗组织肯定吃不下这么大,装备一百枚足矣,剩下的还得想办法倒腾出去,搭配汽车蓄电池太不上档次。

他思来想去,想到了安馨,这女人不是在搞新能源项目么。

刘汉东给安馨打电话,向她描述了自己的需求,安馨答复说可以,但是需要研发周期,设计模具,安排生产线,起码半年时间,而且订货量太少,直接导致单价增加,恐怕花费不会低。

“急用,越快越好,价钱不成问题。”刘汉东说,他渠道有限,还做不到呼风唤雨,朋友熟人遍天下的地步,遇到难题只好土法上马,凑乎着用。

隔了一日,安馨发来邮件,说想出一个替代方案,用高能量锂电池组配上一个建议的接口,连接在用电器具上,虽然达不到军用级别,对使用环境有一定要求,储存期也不够长,但一周时间就能供货。

刘汉东说好,直接打开电脑给安馨划了五万美元的研发经费过去,一周后,果然产品到位,经过一番辗转,配套电池发了过来,好歹能凑合用,于是刘汉东成了中东地区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最大卖家,价格便宜量又足,五千美元一具,包教包会,一时间来自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等地的客户蜂拥而至。

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艳阳高照,晚上却很冷,刘汉东不经常在军营过夜,因为担心遭到轰炸,这年头太空中有卫星,天上有无人机,分辨率都是厘米级别的,完全没有秘密可言,科林抵抗组织充当中情局的马前卒给赛义德政权添乱,实际上对付的中国,现在的中国可不比当初被美国人炸大使馆都得忍气吞声的时代了,保不齐哪天巡航导弹就飞过来了。

所以刘汉东除非迫不得已,一般都是回迪拜去坐镇协调买卖,今天风沙大,直升机无法起飞,所以暂时留在营地,住在一座单人帐篷里,下午没吃饱,饿的肚子咕咕叫,于是安排勤务兵做饭。

十分钟后,一个士兵端着托盘进来了,刘汉东接过面条,不禁有些惊叹,这厨子手艺不赖啊,拉的一手好拉面,毛细标准,撒上牛肉片和鲜绿的香菜,能在沙漠中吃到这样的兰州料理,堪称享受。

士兵身材矮墩墩的,帽檐压得很低,转身出去了,刘汉东低头闻着拉面的味道,这是家乡的味道,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配上精心调制的辣椒油,香的吓人,阿拉伯人不用餐具,吃饭用的是右手,所以刘汉东总是随身带一副银筷子,也附和自己“韩国人”的身份,他取出筷子正要吃,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对话,而且用的是汉语。

“那逼大半夜的挺能折腾人啊。”一个人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